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CPI同比上涨 2.5%,创近7个月新高,涨幅较上个月扩大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处在2以上。从具体类别来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3.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约0.90个百分点,对CPI的贡献最大,这主要是由于受中秋、国庆及天气因素影响,蔬菜、水果、蛋类等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其他七大类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同比上涨,涨幅处在合理区间之内。其中,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居住等项目对于CPI的推升作用较大。

PPI来看,9PPI同比上涨 3.6%,为近5个月新低。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6%,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上涨41.2%,比上月扩大1.6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24.1%,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对PPI拉动作用较大。

 

           价格运行目前处于合理区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CPI设定的目标为3%左右,从全年来看,完成这个目标基本没有问题。近期,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的发言中也指出,目前我国价格水平处于良性区间,预计全年CPI略高于2%PPI3-4%之间。

从近几个月的价格运行来看,虽然CPI持续攀升,但上升幅度较为温和,且依然处于3%以下,而且主要是由于食品、原油等价格上涨所致,属于短期的供给因素扰动。从PPI来看,近几个月PPI持续走弱,尤其从生产资料来看更为明显,未来一段时间将会向CPI传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PI涨幅。另外,从需求端来看,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并没有出现明显提高,推动价格大幅上涨的需求动力明显不足。

 

需要关注的CPI宏观影响因素

 

目前来看,我国CPI依然处于合理区间,大幅走高的可能性并不大,但着眼长远,以下几方面因素对CPI走势的影响值得关注。

人民币汇率贬值对CPI的传导逐渐显现。今年4月中旬开始,人民币兑美元逐渐贬值,尤其是6月中旬以来,受贸易摩擦影响,人民币贬值速度和幅度明显提高。在进口商品大部分以美元计价的情况下,人民币贬值会直接导致以人民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提高,从而推动境内整体价格水平提升。另外,即使进口的是中间产品,中间产品价格提高也会向最终产品价格传导,从而影响整体物价水平。目前,美元指数在95附近波动,人民币依然处于弱势,汇率向价格水平的传导值得关注。

加征关税对CPI形成压力。毋庸置疑,加征关税的直接影响就是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短期内,中美贸易摩擦顺利解决的可能性不大,我们要做好长期准备。随着加征关税的影响持续显现,我国从美国进口的被加征关税商品价格将会提高,尤其是替代性较差的产品,价格将会明显上升,进而影响我国整体价格走势。

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从统计经验来看,美元走势与大宗商品价格呈负相关关系,但近期这个统计显现却不再灵验。受供给等因素影响,原油价格持续攀升。从9月份的数据来看,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上涨2.8%,仅次于食品烟酒的上涨幅度。具体来看,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上涨了20.8%,对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起到了主要推动作用。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1.2%23.5%,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40个百分点。我国是大宗商品进口大国,原油等价格走势对我国价格的影响值得关注。

另外,需要注意偶然性因素对价格的影响。例如,非洲猪瘟对生猪价格形成一定扰动。9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4%,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这是因为近期非洲猪瘟在不同地区时有发生,降低了猪肉需求,同时促使养殖户提前出栏加大供给,导致价格下降,但未来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在临近春节期间,对猪肉的需求会大增,如果非洲猪瘟对生猪供给产生不利影响,猪肉存在大幅上涨的可能性。

 

应密切关注货币政策的价格影响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6.8%,符合预期,但下半年以来,受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经济运行压力明显增大。9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制造业PMI50.8,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为近两年的次低水平,反映出我国制造业景气度明显回落。新订单指数回落至52,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采购回落至51.5;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48.048.5,分别低于上月1.40.6个百分点,景气度均落至年内低点。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供给和需求两端双双走弱。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货币政策在稳健中性的基调下,做出一些边际调整。1015日,人民银行决定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除了置换到期的约4500亿元MLF之外,还将释放约7500亿元的流动性。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经进行了4次降准,释放资金约为3万亿元。毫无疑问,货币政策的边际放松能够缓解实体经济的融资形势,对经济发展形成一定支撑,但其价格影响也不应忽视。本质来看,价格上涨最终是一种货币现象。从各国的实际经验来看,价格大幅上涨甚至失控,都会看到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子。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应该密切关注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对价格所产生的影响,避免价格提高产生通胀预期,进而导致通胀预期与通胀的恶性循环。

 

             经济并没有陷入滞涨

 

“滞涨”是一种宏观经济现象,主要表现是经济停滞不前,价格却不断上涨。针对近几个月CPI逐渐抬升的现象,不断出现关于“滞涨”的讨论。从9月份的数据来看,影响CPI上涨的主要是食品、燃油等项目,其价格主要受供给因素影响,而核心CPI并没有出现大幅攀升的迹象。

另外,从PPI的数据来看,9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行业价格涨幅都出现回落,未来一段时间将会对CPI起到一定的拉低作用。而从经济增长来看,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达到6.8%,在全球来看也是较高的水平,虽然预期下半年增速会出现一定下降,但完成6.5%左右的全年目标困难不大。因此,仅从几个月的价格走势及某些产品和行业的价格上涨来判断我国陷入滞涨是不合适和不客观的。

 

注:该文章为腾讯财经特约稿件。

话题:



0

推荐

孙树强

孙树强

22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金融行业从业者。研究方向为汇率、货币政策。近年来,在《商业研究》、《金融市场研究》、《中国金融》等载体发表文章近30篇。

文章